谢宇题诗北京石景山区翠微山 |
|
作者:xsh 出处:xsh 更新时间: 2012年09月06日 |
谢宇题诗北京石景山区翠微山
    谢宇(?-1493),字伯宽,号容庵。湖广耒阳(今湖南衡阳)人,景泰初年授中书舍人,历礼部员外郎,太常寺少卿,再进寺卿兼司经局正字,于内阁制敕房书办。弘治年间,他以东宫侍从的身份升工部左侍郎,掌通政使司事。《国朝献征录•卷六十七》说他工楷书,善画山水,取法宋元诸大家,而花木、鸟兽,无一不精。      明朝成化七年(1471)四月四日,礼部员外郎谢宇,携其子谢昊,在杨清、张纯等人的陪同下,同至双泉寺进香。谢宇应老和尚王管伟之邀,在今北京石景山区翠微山南麓,双泉寺北的一块巨石上面,题刻着“翠微山”三个隶书大字,每字50厘米见方。在“翠微山”三字下面,刻有一首诗《题翠微山》。诗下有如下文字:“大明成化七年四月四日,直奉大夫、协王庶尹、礼部员外谢宇,为禅师都纲王管绰领占写并诗。相从者顽子谢昊,并其徒扎失坚粲星吉、咸卜绰吉领占、桑吉肖管绰裘,亦此蒇卜也。”      翠微山石刻的镌刻年代是“成化七年”即公元1471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从诗后的文字可知,明成化七年,谢宇、张纯二人同到双泉寺进香,随同前往的还有谢宇的儿子谢昊。传说谢宇等人除“进香”之外,还有一个心愿未了,即百年之后葬在风光秀丽的双泉山。双泉山属双泉寺管辖,不打通双泉寺这个环节,恐难如愿。好在双泉寺住持愉快地答应了谢宇等人的请求。不过,双泉寺住持也有一个请求,请谢宇在巨石上留下墨宝,这对谢宇来说,岂不是手到拈来?
《题翠微山》 明   谢宇
转壑攀云路不迷,宦情尘虑暂相违。 老惮究竟真空想,特为磨崖写翠微。 [注释] ①宦情:当官的欲望,居官的心情。 ②磨崖:在崖壁上镌刻的字画。
    谢宇是明代成化年间的礼部员外郎,他一登上翠微山,就觉得逃离了京城的刀光剑影,暂时忘掉了一切烦恼忧虑,仿佛到了“真空”境界。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谢宇对这里很熟悉,来过不止一次。他在这青山、绿水、密丛林的幽净环境中,暂时忘却了在宫廷的工作繁忙与思虑,悠闲自得,还应老和尚的邀请,书写“翠微山”三个大字,刻在岩石上。     在这首诗的下方偏西,以“再用前韵”为题,刻有第二首诗;诗下有如下文字:“菊坡道人谢宇题。刻石者东鲁张纯,磨石者士人杨清也。成化辛卯夏四月初吉日。”第二首诗: 《题翠微山》  明   谢宇(一说是杨清用谢宇原韵的“唱和诗”)
我亦常因世务迷,清泉白石久相违。 朝回拄笏频西望,黛色参天空翠微。 [注释] ③世务:犹时务。世事,当代大事。 ④清泉白石:清泉指香盘寺之清泉,白石指双泉山东北的白石港。这里指双泉山周边的景物。 ⑤笏(音户):古代臣子朝见君主时,手中拿的可以记事的狭长板子;按等级用象牙、竹木制做。
    从此诗可知,谢宇在京城因事务缠身,即使不能来翠微山休闲渡假,也还念念不忘这里,每天早朝归来,还不停地了望西方的天空和群山,想往那翠微美景。      谢宇是明朝英宗(1436-1449)时人,官礼部祭司员郎。据《六馆日钞》所载,天顺七年癸未(1463)彭教榜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李贤撰文礼部祠祭司员外郎谢宇书进士题名碑 。      成化十一年(1475)乙未谢迁榜太子少保戸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万安撰文太常寺少卿谢宇书进士题名碑 。 双泉山并未发现谢宇墓,谢宇去世后,可能是其子谢昊(谢汝明)将他归葬老家湖南衡阳。
(本文已被浏览 468 次)
|
|
|
|
→ 评论内容 (点击查看) 共0条评论,每页显示50条评论 浏览所有评论 |
|
→ 发表我的评论 |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您发表的任何评论内容;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