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山池谢氏概况 |
|
作者:谢建辉(谢天) 出处:谢建辉(谢天) 更新时间: 2009年01月29日 |
龙川山池谢氏家族是南宋抗元民族英雄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妣李氏、杨氏,江西弋阳人,宋朝进士,官任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的后裔。宋端宗时率兵抗元,兵败城陷奔福建建宁府建阳县唐石山,忠贞不屈,不降元,甘受饥毙。为了躲避元朝官兵的迫害,1279年其夫人杨氏、次子定之(名:刚中)携家人,抱谱南迁,从弋阳南迁赣县锡洲(赣江中的小岛),以存宗祀。定之子宗韶(字超)生11子-----寿一、寿二、、、寿八、寿九、寿十、寿美),寿八(名伯瑾,号寿八)生长子景文、次子景和,景文(名禧新,号景文,谥文端,讳德昌,)生长子复海(号廷坚),次子复涛(号廷芳),三子复渊(廷秀),景和生长子复浓,次子复澈(号廷翁),三子复汉,山池谢氏一世祖寿八公,二世祖景文公,三世祖复涛公,祖孙三代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88年前后),由江西赣县锡州迁广东惠州府十一郡属青龙约上坪(今龙川县上坪镇)开居。寿八、景文、复涛在上坪安居后景文公长子复海也从江西信丰小江迁来龙川上坪, 1400年前后建叠山公祠,明朝中遭土匪报复火烧殆尽(龙川谱记:“叠山祠宇暨木柱并罹寇焚赣南参将金文先闻而泫之)。1500年前后 第五代善良公(复涛的孙)迁居龙川山池下镇,彦良公(复海的孙)迁居山池上镇,上坪的全部谢氏族人迁居山池,上坪的房屋,田地租给他姓人家居住,耕种.五十多年后才卖掉. 山池谢氏拜祖公(寿八公),洋田谢氏(复汉—三赦后裔)拜祖婆(寿八公老婆)。
 
山池谢氏先祖从龙川上坪南下经商贩牛,经过山池,看到山池地广人稀,地势平坦,水草茂盛,就随手抓一把草塞进地里,第二年再经过此地时发现埋在地里草已经腐烂,土地肥沃,是开居落业的好地方。经商回到上坪后就组织族人南下山池建房屋[下镇建老围(围屋),上镇建田心老屋(围屋)],开垦土地。先后建有十多个方形围屋,五个圆形围笼屋,其中占地面积20亩以上的大型围屋有“赛兴围”,“崇兴围”。
    山池谢氏经历了江西弋阳—赣县锡洲—龙川上坪—龙川山池近二百年的避难、迁居生活后,最终在山池发展壮大。山池---群山的一个盆地,四周是高山,方圆几公里坪地,1700多亩肥沃土地,水源充足,资源丰富(石灰石,煤,在过去近500年里,一直有5-6间石灰窑厂生产石灰粉,远销赣南各地)。人口约5000人,90%是谢氏宗亲,还有上百分支迁居广东各地、江西、湖南、四川、福建、广西等地。叠山后裔在山池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历代人才辈出,名流富豪云集。明清两朝先后有进士2人,五品2人,八品4人,九品11人,千总1人,千户侯1人,文林郎2人,知县1人,痒生7人,监生37人,贡生19人,国学17人,武生4人,恩职5人,军功2人,朝庭授“贞节牌坊”一座,授匾有“熙朝瑞叟”,“南帮是式”,“盛世嘉宾”,“举萧阶声”,“兰芷生辉”,“儒学流芳”。 13世裔孙谢仁忠,号元爵,创建下围大屋[占地25亩],名曰:赛兴围“司马第”千户侯,系清代康熙年间龙川县大富豪名流之一。仁忠公生三子:温榕、裕榕、慧榕(慧榕违反家规,晚上爬围墙给家丁开枪打死)。12个孙(温榕4子,裕榕8子)出了10个万户,号称“十万户”(裕榕第六子运崇创建25亩“崇兴围”大围屋)。仁忠公买了十个大锣锅装白银,并将十锣锅白银埋在“赛兴围”大围屋里的某一地方,三百年过去了还是没有找到;参加辛亥革命2人,北伐2人,黄埔军校1人,参议员1人,抗日英烈6人,东纵北川游击队13人;解放后更是锦上添花,博士8人,硕士6人,大学生168人,中专145人,教授、工程师、会计师、经济师、专家、书法家、导演、诗人、科处级以上干部50多人,谢银丰---中国十大通讯专家之一,国家科委新技术评委委员、国家计委评估中心的数字程控交换机评审员、中国军用电子产品可靠性信息交换委员会委员,组织技术攻关第一枚洲际导弹发射的远望二号测量船计算机控制中心。谢逢松--北京电影制片厂国家一级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山池村、崇兴围图片:





(本文已被浏览 2149 次)
|
|
|
|
→ 评论内容 (点击查看) 共0条评论,每页显示50条评论 浏览所有评论 |
|
→ 发表我的评论 |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您发表的任何评论内容; |
|
|
|
|
| | | |
|